日期
人物库 宋朝
王均北宋 ? — 1000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均 化顺 1000年正月—1000年十月
简介
王均,(
—1000年),北宋益州士兵起义领袖
原为益州神卫都虞候,乃该州钤辖符昭寿部属
公元1000年元旦益州戍兵赵延顺等因不堪忍受将领和官吏压迫,杀符昭寿,发动起义。
王均被拥为皇帝,号”大蜀“,改元”化顺“。
二月杨怀忠集嘉、眉(今乐山眉山)等七州守军攻益州
五月王均拒降。
九月益州城破,王均自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乞伏矩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三
乞伏矩端拱中登科,大中祥符初太常丞三年四月监察御史为赴契丹正旦使。
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三、七四,《万姓统谱》卷一三七。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黎伯元宋末元初
全宋诗
黎伯元字景初,生平不详。
有挽赵必𤩪诗。
全粤诗·卷五四
黎伯元字景初号渔唱
东莞人
元朝末年由岁贡历官连山教谕德庆惠阳教授,所至学者尊之,文风以振。
黄佐嘉靖四十年广东通志》卷五九作黎伯原,附于其子黎光传中。
著有《渔唱稿》,已佚,今从宋赵必𤩪覆瓿集》卷六附、清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三辑得其诗共三十四首。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元春南宋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
王元春字景育邵州邵阳(今湖南邵阳)人。
庆元二年进士
曾任零陵县
嘉定末左司谏,知太平州
罢,寓居湖州
宝庆元年湖州潘丙等谋立济王闳元春告变有功,朝廷改湖州安吉州,以元春知州事
宝庆三年,以起居郎国史院编修官
绍定元年,迁中书舍人,升兼同修国史
累官吏部侍郎
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五五、职官七五之三四,《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宋史》卷四一、二四六、四六二,雍正《湖广通志》卷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士龙北宋
全宋文·卷二七○
李士龙郓州平阴(今山东平阴)人。
尝为梓州路转运使大中祥符二年陕西路转运使乘传与孙正辞偕行,供给军需,同年权管勾梓州路公事。
三年以戎泸供馈之劳由陕西转运使屯田员外郎都官员外郎
五年屯田郎中侍御史知杂事,为正旦使。
六年户部副使权同管勾留司三司事。
见《宋会要辑稿》礼五一之四,《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一、七二、七三、七五、七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延珣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延珣姓张氏
生于历下,幼而迥异,长更英特,意舍浮华,情眈定慧。
灵岩山寺僧志雅以为亲教,方袍圆顶,禀戒持心。
已而迁入郡城,别居莲宇。
侣徒仰德,士庶钦风。
常持念珠,壹讽礼。
一周之间,诵《维摩经》一千卷,课《金刚经》五万卷。
由是广神庆赞,大集人天,胜善克敷,良缘是植,以咸平二年,岁在己亥九月庚辰朔旦示疾奄化。
弟子琼因义重法乳,深念训诲,建塔刻石,使灵骨有归,嘉猷不坠。
今碑铭犹存,具《泰山》。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潮州书生
全宋诗
潮州书生,名不详。
兵陷泉州后,有诗投蒲寿宬
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今录诗二首。
全粤诗·卷四九
潮州书生,佚其名。
宋季,益、广二王从福州行都航海幸泉州,驻跸港口。
守臣蒲寿庚其兄寿宬之谋,闭城不纳。
寿宬则佯著黄冠野服,归隐山中,自称处士,以示不臣二姓之意;而密使寿庚以蜡丸裹降表,潜出水门纳款于元。
后元以寿庚归附之功授官平章,开平海省于泉州,寿宬亦居元朝甲第。
忽二书生踵门,自谓从潮州来,投诗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楚圆北宋 986 — 1039
全宋诗
释楚圆九八六~一○三九),俗姓李全州(今属广西)人。
潭州石霜,称楚圆慈明禅师
南岳下十世,汾阳昭禅师法嗣(《五灯会元》卷一二)。
仁宗宝元二年卒,年五十四(《嘉泰普灯录》卷二)。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僧。
全州清湘人俗姓李
少为儒生,潜心举业。
年二十二,回心向道,于湘山隐静寺得度。
汾阳昭禅师
仁宗景祐末,住石霜,称慈明禅师
其徒编有《慈明和尚五会语录》。
慈明禅师
全州清湘李氏。
讳楚圆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
依城南湘山隐静寺(或云依金地寺)得度。
其母有贤行。
使之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所呵。
以为少丛林。
公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襄沔间。
守芝谷泉俱结伴。
入洛中。
汾阳昭禅师
道望为天下第一。
决志亲依
时朝廷方问罪河东
潞泽皆屯重兵。
多劝其无行。
公不顾渡大河。
太行
易衣类厮养。
窜名火队中。
露眠草宿。
龙州
遂造汾阳
昭公壮之。
二年
未许入室。
公诣
揣其志。
必骂诟。
使令者或毁诋诸方。
及有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失出家之利。
语未卒。
昭公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公拟伸救。
昭公掩其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
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禅师
谓公曰。
杨大年内翰
知见高。
入道稳实。
子不可不见。
公乃往见大年
大年问曰。
对面不相识。
千里却同风。
公曰。
近奉山门请。
大年曰。
真个脱空。
公曰。
前月离唐明。
大年曰。
适来悔相问。
公曰。
作家。
大年喝之。
公曰恰是。
大年复喝。
公以手划一划。
大年吐舌曰。
真是龙象。
公曰。
是何言欤。
大年顾令别点茶曰。
元来是家里人。
公曰。
也不消得。
良久又问。
如何是上座为人句。
公曰。
切。
大年曰。
作家作家。
公曰。
内翰二十拄杖。
大年拊膝曰。
这里是什么处所。
公拍掌曰。
不得放过。
大年大笑。
又问。
记得唐明悟时因缘否。
公曰。
唐明闻。
僧问首山佛法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或有汝汝)水东流。
大年曰。
只如此语意如何。
公曰。
水上挂灯毬。
大年曰。
与么则辜负古人去。
公曰。
内翰疑则别参。
大年曰。
三脚虾蟆跳上天。
公曰。
一任𨁝跳。
大年乃又笑。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因闻前言往行。
恨见之
朝中见驸马都尉李公。
曰。
近得一道人
西河师子
李公曰。
我以拘文。
不能就谒奈何。
大年默然。
归语公曰。
李公佛法中人。
闻道风远至。
有愿见之心。
政以法不得。
侍从过从。
黎明谒李公。
李公阅谒。
使童子问。
道得即与上座相见。
公曰。
今日特来相看。
又令童子曰。
碑文刊白字。
当道种青松
公曰。
不因今日节。
馀日定难逢。
童子又出曰。
都尉言。
与么则与上座相见去也。
公曰。
脚头脚底。
李公乃出坐定。
问曰。
我闻西河
有金毛师子。
是否。
公曰。
什么处得此消息。
李公喝之。
公曰。
野犴鸣。
李公又喝。
公曰。
恰是。
李公大笑。
既辞去。
问临行一句。
公曰。
好将息。
李公曰。
何异诸方。
公曰。
都尉又作么生。
曰。
放上座二十拄杖。
公曰。
专为流通。
李公又喝。
公曰。
瞎。
李公曰好去。
公曰诺诺。
自是往来杨李之门。
以法为友。
久之辞还河东
大年曰。
有一语。
寄唐明。
公曰。
明月照见夜行人。
大年曰。
却不相当。
公曰。
更深犹自可。
午后更愁人。
大年曰。
开宝寺前金刚。
近日因什么汗出。
公曰。
知。
大年曰上座临行。
岂无为人句。
公曰。
重叠关山路。
大年曰。
与么则随上座去也。
公作嘘声。
大年曰。
真师子儿。
公还唐明。
李公遣两僧讯公。
公于书尾𦘕双足。
写来僧名。
以寄之李公。
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公以母老南归。
筠州
首众僧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汾阳谓公曰。
我遍参云门尊宿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公依止。
又三年。
乃游仰山
杨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公出世说法。
守虚南原致公。
公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对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诟曰。
汝定累我入泥犁中。
投诸地。
公色不怍。
收之辞去。
神鼎諲禅师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公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公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杖而出顾见。
顽然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
是否。
公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回顾相矍铄。
公地坐脱只履。
而视之。
老忘所问。
又失公所在。
公徐起整衣。
且行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遣人追之不可。
叹曰。
汾州乃有此儿耶。
公自是名增重丛林。
定林沙门本延有道行。
雅为士大夫所信敬。
见延称。
公知见可兴临济
会道吾席虚。
延白郡请以公主之。
法令整肃。
亡躯为法者集焉。
示众曰。
宝应曰。
第一句荐得。
堪与祖佛为师。
第二句荐得。
堪与人天为师。
第三句荐得。
自救不了。
道吾则不然。
第一句荐得和泥合水。
第二句荐得。
无绳自缚。
第三句荐得。
四棱著地。
所以道。
起也海晏河清
行人避路。
住也乾坤失色。
日月无光。
汝辈向什处出气。
良久曰。
道吾为汝出气。
乃嘘一声。
卓拄杖而起。
又曰。
道吾打鼓。
四大部州同参。
拄杖横也。
挑挂乾坤大地。
钵盂覆也。
盖却恒沙世界。
且问。
汝辈向何处。
安身立命。
若也知之。
北俱卢州吃粥吃饭。
若也不知。
长连床上吃粥吃饭。
后住石霜
当解夏谓众曰。
昨日作婴孩。
今朝年已老。
未明三八九。
难踏古皇道。
手铄黄河乾。
脚踢须弥倒。
浮生梦幻身。
人命久难保。
天堂并地狱。
皆由心所造。
南山北岭
北岭南山草。
一雨润无边。
根苗壮枯槁。
五湖参学人。
但问虚空讨。
死脱夏天衫。
生著冬月袄。
分明无事人。
特地生烦恼。
喝一喝。
真点胸者。
为善作者折难。
自金銮还。
公呵曰。
解夏未一月
乃已至此。
破坏丛林。
有何忙事。
曰。
大事未透脱故耳。
公曰。
汝以何为佛法要切。
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公诟曰。
面皱齿豁。
犹作此见解。
不敢仰视曰。
愿为决之。
公曰。
汝问我答。
理前语而问之。
公曰。
无云生岭上。
有月落波心。
遂契悟。
南岳福严。
以大法授南禅师
语在南传。
僧问。
临济两堂首座
一日相见。
同时喝。
临济闻之升座曰。
大众要会临济宾主句。
问取堂中二禅客
此意如何。
公作偈曰。
啐啄之机箭柱锋。
瞥然宾主当时分。
宗师悯物明缁素。
北地黄河彻底浑。
又问。
赵州勘婆子。
师意如何。
公亦作偈曰。
赵州勘破婆子。
叶落便合知
天下几多禅客
五湖四海悠悠。
明日升座曰。
一喝分宾主。
照用一时行。
要会个中意。
日午打三更。
遂一喝云。
且道是宾是主。
还有分得者么。
若也分得。
朝行三千暮行八百。
若也未能。
老僧失利。
移住兴化
康定戊寅
李都尉遣使邀公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公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道过琅琊
觉禅师出迎。
大喜曰。
有众之累。
不得躬造。
受曲折而惠然。
辱而临之。
天赐我也。
公为逗留。
夜语及并汾旧游。
曰。
近有一老衲至。
问其离何所。
杨州
问船来陆来。
曰船来。
问船在何处。
曰岸下。
问。
不涉程途一句如何道。
其僧恚曰。
杜撰长老
如麻似
遣人追不及。
云是举道者
顷在汾州时尚少。
陆沉众中。
不及识之。
公笑曰。
见处才能自了。
而汝堕负。
何以为人。
屏息汗下。
公为作牧童歌。
其略曰。
回首看。
平田阔。
四方放去休拦遏。
一切无物任意游。
要收只把索头拨。
小牛儿。
顺毛捋。
上高坡四蹄脱。
日已高。
休喂草。
捏定鼻头无少老。
一时牵向圈中眠。
和泥看渠东西倒。
默得其游戏三昧。
京师
与李公会月馀。
而李公果殁。
临终𦘕一圆相
又作偈献公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公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李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公临行一句作么生。
公曰。
本来无挂碍。
随处任方圆。
李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公曰。
无佛处作佛。
李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之化。
问答。
加叹久之。
公哭之恸。
临圹而别之。
有诏赐官舟。
南归中途。
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公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
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遂以明年兴化
正月初五日
沐浴辞众。
跏趺而逝。
阅世三十有四。
三十有二。
李公之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而藏全身于石霜
公平生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所不能测。
室中宴坐。
横刀水盆之上。
旁置草鞋。
使来参扣者下语。
无有契其机者。
又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冬日榜僧堂。
作此字⿲○○○⿳==≡儿([田/?][曲-曰+口][(巨-匚)@二]才)。
其下注云。
若人识得。
不离四威仪中。
首座者。
见之谓曰。
和尚今日放参。
慈明闻而笑之云。
赞曰。
有际天之云涛。
乃可容吞舟之鱼。
有九万里之风。
乃可负乖天之翼。
三世如来之法印重任也。
岂寻常之材。
檐乎。
余观慈明
以英伟绝人之姿。
行不缠凡圣之事。
谈笑而起临济于将仆。
叱咤而死黄龙之偷心。
视其施为。
不见辙迹。
未三世而死为绳墨。
谚曰。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此言虽小。
可以喻大。
石霜楚圆禅师
号慈明
汾阳嫡嗣也。
全州李氏。
少为书生。
年二十二出家。
母有贤行。
使游方。
连眉秀目。
颀然丰硕。
然忽绳墨。
所至为老宿呵。
以为少丛林。
师柴崖而笑曰。
龙象蹴踏。
非驴所堪。
尝橐骨董箱。
以竹杖之。
游湘沔间。
汾阳道望。
遂与大愚谷泉琅琊造焉。
阳顾而默器之。
二年未许入室。
每见必骂诟。
或毁诋。
方所训。
皆流俗鄙事。
一夕诉曰。
自至法席已再
不蒙指示。
但增世俗尘劳念。
岁月飘忽。
己事不明。
语未卒。
阳熟视骂曰。
是恶知识。
敢裨贩我。
怒举杖逐之。
师拟伸救。
阳掩师口。
大悟曰。
乃知临济道出常情。
服役七年辞去。
依唐明嵩公。
嵩指会杨大年
大年
复会李都尉
二公恨见之晚。
馆于斋中。
日夕质疑智證。
以为法友。
久之辞还河东
省唐明。
李公遣二僧讯师。
师于书尾。
画双足写来僧名。
以寄之。
李作偈曰。
黑毫千里馀。
金椁示双趺。
人天浑莫测。
珍重赤须胡。
师以母老。
南归至筠州
首众于洞山
聪禅师居焉。
先是。
汾阳谓师曰。
我遍参云门儿孙。
特以未见为恨。
故师依止三年。
乃游仰山
大年以书抵宜春太守黄宗旦
使请师出世。
守虚南原致师。
师不赴。
旋特谒候守愿行。
守问其故。
师曰。
始为让。
今偶欲之耳。
守大贤之。
住三年。
弃去省母。
以白金为寿。
母投金于地。
骂曰。
汝少行脚。
负布橐去。
今安得此物。
吾望汝济我。
反置我地狱耶。
师色不怍。
徐收之辞去。
神鼎諲公
首山高弟。
望尊一时。
衲子非人类精奇。
无敢登其门者。
住山三十年
门弟子气吞诸方。
师发长不剪。
弊衣楚音。
通谒称法侄。
一众大笑。
鼎遣童子问。
长老谁之嗣。
师仰视屋曰。
亲见汾阳来。
鼎杖而出。
顾见颀然。
问曰。
汾州西河师子是否。
师指其后。
绝叫曰。
屋倒矣。
童子返走。
鼎回顾相矍铄。
师地坐脱只履而视之。
鼎老忘所问。
又失师所在。
师徐起整衣行。
且语曰。
见面不如闻名。
遂去。
鼎遣人追之。
不可。
叹曰。
汾阳乃有此儿耶。
师自是名重丛林。
适道吾虚席。
郡移书。
欲得大禅伯领之。
鼎以师应召。
法令严整。
亡身为法者集焉。
师之大机大用。
不可思议。
传者谓。
师以事事无碍行心。
凡圣不能测。
可为知言矣。
水庵。
尤侍郎延之曰。
大愚慈明谷泉等。
结伴参汾阳
河东苦寒。
众人惮之。
慈明晓夕不惮。
夜坐欲睡。
则引锥自刺。
叹曰。
古人为生死事大。
不食不寝。
我何人哉。
乃纵荒逸。
生无益于时。
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及辞归。
汾阳叹曰。
楚圆今去。
吾道东矣。
次住福严
又移兴化
尝室中插剑一口。
以草鞋一对。
水一盆。
置在剑边。
拟议者。
师曰。
丧身失命了也。
便喝出。
无有一人契者。
其他玄言妙语。
提唱宗乘。
探旨者麻粟出焉。
黄龙南杨岐会二人。
最为上首
能世其家。
以某年正月五日示寂。
前是。
李都尉遣使邀师曰。
海内法友。
唯师与杨大年耳。
大年弃我而先。
仆年来顿觉衰落。
忍死以一见公。
仍以书抵潭帅敦遣之。
师恻然。
侍者舟而东下。
舟中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
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
休将橹棹施。
至京与李公会。
月馀而李公殁。
临终画一圆相
又作偈献师。
偈曰。
世界无依。
山河匪碍。
大海微尘。
须弥纳
拈起幞头。
解下腰带。
若觅死生。
问取皮袋。
师曰。
如何是本来佛性。
公曰。
今日热如昨日。
随声便问。
师临行一句作么生。
师曰。
本来无质碍。
随处任方圆。
公曰。
晚来困倦。
更不答话。
师曰。
无佛处作佛。
公于是泊然而逝。
仁宗皇帝
尤留神空宗。
闻李公化与师问答。
嘉叹久之。
师哭之恸。
临圹而别。
有旨赐官舟还。
中途谓侍者曰。
我忽得风痹疾。
视之口吻已喎斜。
侍者以足顿地曰。
当奈何平生呵佛骂祖。
今乃尔。
师曰。
无忧为汝正之。
以手整之如故。
曰。
而今而后。
不钝置汝。
逾年而化。
李公子
铭志其行于兴化
全身塔于石霜
系曰。
达人出世。
以开物成务。
为心非自衒也。
方师之受南原也。
戢天际想于眉睫间。
聊试吾道动静何如。
观其初不赴。
后自请行。
进退踌躇。
意可知矣。
范云
慈明道。
临济于将仆。
昔廓落乃如此。
微神鼎。
则亦谷泉流也。
虽然。
狂奴故态
特师之寓言耳。
真面目。
岂无知音者哉。
然神鼎固长者。
难及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昙颖北宋 989 — 1060
全宋诗
释昙颖九八九~一○六○),俗姓丘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南岳十一世(《五灯会元》卷一二谓南岳下十世)谷隐聪禅师法嗣。
年十三依龙兴寺
长游京师,与欧阳修为友。
东游,初住舒州香炉峰,移住润州,主明州雪窦,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仁宗嘉祐五年卒,年七十二。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五灯会元》卷一二、《四明山》卷二。
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二
昙颖九八九——一○六○),字达观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丘氏子。
出家龙兴寺,与欧阳修刁景纯等游,于书无所不读,所为词章多出尘语。
见《禅林僧宝传》卷二七。
禅师名昙颖
钱塘丘氏。
年十三。
龙兴寺为大僧。
神情秀特。
于书无所不观。
为词章多出尘语。
十八九游京师
欧阳文忠公
在场屋。
识之。
游相乐也。
初谒大阳明安禅师
问。
洞上特设。
偏正君臣意。
明何事。
明安曰。
父母未生时事。
又问。
如何体会。
明安曰。
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惘然弃去。
石门
聪禅师
理明安之语。
曰师意如何。
聪曰。
大阳不道不是。
但口门窄。
满口说未尽。
老僧即不与么。
曰。
如何是父母未生事。
聪曰。
粪墼子。
又问。
如何是夜半正明。
天晓不露。
聪曰。
牡丹丛下睡猫儿。
愈疑骇。
日扣之。
竟无得益。
自奋曰。
吾要以死究之。
不解终不出山。
聪一日见普请。
问曰。
今日运薪乎。
曰然运薪。
聪曰。
云门尝问。
人般柴。
柴般人。
如何会。
不能对。
聪因植杖石坐。
笑曰。
此事如人学书。
点画可效者工。
否者拙。
何故如此。
未忘法耳。
如有法执。
故自为断续。
当笔忘手。
手忘心。
乃可也。
于是默契其旨。
良久曰。
如石头曰。
执事元是迷。
契理亦非悟。
既曰契理。
何谓非悟。
聪曰。
汝以此句为药语。
为病语。
曰。
是药语。
聪呵曰。
汝乃以病为药。
又可哉。
曰。
事如函得盖。
理如箭直锋。
妙宁有加者。
而犹以为病。
兹寔未谕。
聪曰。
借其妙至是。
亦止明理事而已。
祖师意旨智。
识所不能到。
矧事理能尽乎。
故世尊曰。
理障碍正知见。
事障能续生死。
恍如梦觉。
曰如何受用。
聪曰语不离窠臼。
安能出盖缠。
叹曰。
才涉唇吻。
便落意思。
皆是死门。
终非活路。
即日辞去。
京师
寓止驸马都尉李端愿之园。
日夕问道。
一时公卿多就见。
闻其议论。
随机开悟。
李公问曰。
人死识归何所。
答曰。
未知生。
焉知死。
李公曰。
生则端愿已知。
曰。
生从何来。
李公拟议。
揕其胸。
曰。
秖在这里。
思量个什么。
对曰。
会也。
只知贪程。
不觉蹉路。
拓开曰。
百年一梦。
又问。
地狱毕竟是有是无。
答曰。
诸佛向无中说有。
眼见空华。
大尉就有中觅无。
手𭢈水月。
堪笑。
眼前见牢狱不避。
心外见天堂欲生。
殊不知。
欣怖在心。
善恶成境。
大尉但了自心。
自然无惑。
进曰。
心如何了。
答曰。
善恶都莫思量。
又问。
不思量后。
心归何所。
曰。
且请太尉归宅。
颖东游初。
舒州香炉峰
移住润州因圣。
太平隐静。
明雪窦。
又移住金山龙游寺。
嘉祐四年除夕
侍者持书
扬州刁景纯学士
曰。
明旦当行。
不暇相见。
厚自爱。
景纯开书大惊。
曰当奈何。
复书决别而已。
中夜候吏报。
扬州驰书。
船将及岸。
欣然遣挝鼓。
升座叙出世本末。
谢裨赞丛林者。
勿怠。
曰吾化。
当以贤监寺次补。
下座。
景纯书毕。
大众拥步。
上方丈。
跏趺。
挥令各远立。
良久乃化。
五年元日也。
阅世七十有二。
坐五十有三夏
英气压诸方。
荐福怀禅师
诵十玄谈。
至祖意。
曰。
当曰十圣未明此旨。
特以声律不恊。
故耳。
三贤十圣序。
不如是。
怀曰。
宗门无许事。
熟视。
以手画按。
作十字曰。
汝识此字乎。
汝以谓甑箅耳。
怀无能言
拂衣去。
曰。
我要与汝斗死。
生吾不敌汝也。
赞曰。
东坡曰。
佛法浸远。
真伪相半。
寓言指法。
大率相似。
至于二乘禅定。
外道神通。
非我肉眼所能勘验。
然临死生祸福之际。
不容伪矣。
吾视颖之谢世。
无以异人适城市之易。
然真大丈夫也哉。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昙颖字达观
姓丘氏钱塘人
得法谷隐聪
性爽直,语言率真。
取譬晓人,以近喻远。
闻所开示,类皆世缘俗谛,或杂嵬琐谐谭。
尝以事斥一僧去,每升堂辄追念旧恶,慢詈累日,有一僧心非之,竟诣丈室,面数过,颔之而不言,而僧因从此悟去,乃以信香嗣法。
有文采,名人多与之游。
主雪窦时,梅尧臣送之诗曰:“朝从雪窦请,暮卷雪衲轻。
莫问居士病,自从他方行。
吴霜点髭根,海鸟随众迎。
安隐彼道场,万事都忘情。
”“处山无厌山,林鸟正关关。
月入潭心白,花明谷口间。
采薪能自至,流水不知还。
闻欲观沧海,高峰峻亦攀。
尝游上雪窦,亦有诗曰:“下雪窦游上雪窦,过云峰后望云峰。
如趋仙府经三岛,似入天门彻九重。
无日不飞丹洞鹤,有时忽起隐潭龙。
只应奉诏西归去,此境何由得再逢。
政和五年,建亭于山麓,以憩行人。
又有《四明十题》,梅尧臣和之,并见《山志》。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莫濛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湖州归安人字子蒙
以祖荫补将仕郎
两魁法科,累迁大理寺正,屡释疑狱。
积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大理少卿兼详定司敕令官,兼权知临安府
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不辱使命,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兼临安府少尹
后被言官劾罢。
起知鄂州,卒年六十一。
全宋文·卷四六四四
莫濛字子蒙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以祖荫补官,两魁法科。
绍兴中历官大理评事户部员外郎,措置浙西、淮南沙田芦场,监景德镇,知光化军,除湖北转运判官
乾道中召除户部左曹郎中,知扬州,除宝文阁直学士大理少卿权知临安府
工部尚书使金贺正旦
使还,除刑部侍郎,改工部侍郎,兼临安府少尹,罢。
起知鄂州,卒于官,年六十一,赠正奉大夫
见《宋史》卷三九○《莫濛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㬚南宋 1192 — 1259
君主 庙号 谥号 年号 统治时间
王㬚 高宗 忠宪安孝大王、忠宪王 1213年—1259年
简介
王㬚1192年2月3日—1259年7月21日),高丽王朝第23任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
初名𣉮1217年改名晊后改名㬚字大明又字天祐,父为高丽康宗王祦
他在位时是武臣政权的傀儡,除了最后一年时间外都处于崔氏政权的控制下,毫无实权。
当时高丽内忧外患丛生,尤其是遭遇了蒙古帝国的多次侵略,使他在权臣崔瑀的胁迫下迁都江华岛以躲避蒙古
他任内还重雕了被蒙古烧毁的高丽大藏经,成为流传的韩国瑰宝。
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安孝,葬于洪陵,1310年元朝追谥忠宪
他是高丽王朝在位最久的国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龏南宋 1194 — ?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平江府吴江人字和父一字仲甫号雪林
不乐仕进,居于吴兴三汇之交,年登耄期。
元白歌诗,有《剪绡集》等。
全宋诗
李龏一一九四~?
)(生年据本集《癸卯元旦》“五十平头今日到”推定),字和父号雪林,祖籍菏泽(今属山东),家吴兴三汇之交(今属浙江)。
以诗游士大夫间,据本集《八月三十日小园香清甚招同僚吟赏忆刘判官令君》诗,似曾短期出仕。
享年登八十。
有《吴湖药边吟》、《雪林采蘋吟》、《雪林撚髭吟》、《雪林漱石吟》、《雪林拥蓑吟》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辑《江湖后集》中存诗一卷,另有集句诗《梅花衲》一卷、《剪绡集》二卷传世。
湖州府志》卷九○有传。
 李龏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为第一卷。
汲古阁影宋抄《梅花衲》、《剪绡集》为第二至四卷。
均分别校以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
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五卷。
全宋文·卷七九二九
李龏一一九四——?
),字和父号雪林菏泽(今山东菏泽)人,侨居乌程(今浙江湖州)
江湖派诗人,效元白诗歌,不乐仕进。
著有《漱石吟》、《梅花衲》(存)、《剪绡集》(存),编有《汶阳端平诗隽》(存)及《唐僧弘秀集》(存)。
见作者《癸卯元日》诗(《江湖后集》卷二○),《宋史翼》卷三六。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曾公亮北宋 999 — 107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99—1078 【介绍】: 泉州晋江人字明仲
曾会子。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会稽县,立斗门,泄镜湖水,民受其利。
知制诰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出知郑州,有能声。
嘉祐初,擢参知政事,除枢密使
六年,拜同平章事
神宗即位,加尚书左仆射
曾荐王安石可大用,后又暗助其变法。
熙宁三年,罢相。
次年,判永兴军,旋以太傅致仕。
卒谥宣靖
尝与丁度编《武经总要》。
全宋诗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晋江(今福建泉州)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会稽县
累迁知制诰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嘉祐元年(一○五六),除给事中参知政事
五年,除枢密副使,兼群牧制置使
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英宗即位,依旧执政
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
三年,以老避位。
六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谥宣靖
有文集三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宋史·艺文志》),已佚。
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曾太师公亮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五四八
曾公亮九九九——一○七八),字明仲泉州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曾会之子。
天圣二年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后擢知制诰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
端明殿学士出知郑州,复入知开封府,迁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
嘉祐六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神宗时封鲁国公
熙宁三年以年老辞相位,拜司空侍中,判永兴军
元丰元年卒于京师,年八十,谥宣靖,尝奉敕撰《武经总要》四十卷(存)。
曾肇曾太师公亮行状》(《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五二),《宋史》卷三一二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余靖北宋 1000 — 10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0—1064 【介绍】: 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
仁宗天圣二年进士
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
庆历中右正言,支持新政
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
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
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
集贤院学士,徙州。
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
后以尚书左丞广州。
有《武溪》。
全宋诗
余靖一○○○~一○六四),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初为赣县,累擢集贤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
迁知英州
庆历间右正言
三使契丹,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知潭州,改桂州
后加集贤院学士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
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谥襄
有《武溪》二十卷。
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余靖诗二卷,以明成化九年苏韡等刻《武溪》为底本(藏北京图书馆),参校明嘉靖四十五年刘稳刻本(简称刘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辑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粤诗·卷二二
余靖一○○○ — 一○六四),原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韶关市)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
初为赣县,累迁秘书丞,受命与王洙并校《史记》、《汉书》、《后汉书》,擢集贤校理
景祐三年(一○三六)以上疏论范仲淹谪官事,贬监筠州酒税。
后迁知英州
庆历间右正言,屡奏安边之策,尝三使契丹,皆不辱使命。
以作蕃语诗出知吉州
皇祐四年(一○五二),僮酋侬智高反,命潭州,改桂州经制广南东西,与狄青孙沔协同作战。
事平,迁尚书工部侍郎,复加集贤院学士,迁吏部侍郎
嘉祐六年(一○六一),知广州
官至工部尚书
英宗治平元年卒,年六十五。
谥襄
有《武溪》二十卷。
事见本集卷二一附录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全宋文·卷五五五
余靖一○○○——一○六四),本名希古字安道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
天圣二年进士,起家为赣县,累迁秘书丞集贤校理
因上疏谏罢范仲淹事被贬,后稍复原官。
庆历三年右正言,以使契丹不辱使命,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
再使契丹还,以习契丹语被责,遂弃官返乡里。
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路盗贼。
次年狄青侬智高乱,留广西处置善后,后加集贤院学士,徙知潭州州。
嘉祐五年交趾进扰,出任广西体量安抚使,旋以尚书左丞广州
英宗即位,拜工部尚书
治平元年代还,道病卒,年六十五,谥曰襄
著有《庆历正旦国信语录》一卷、《武溪》二十卷、《谏草》三卷。
欧阳修《余襄公神道碑铭》(《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三),《宋史》卷三二○本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张去惑北宋
全宋诗
张去惑仁宗景祐初为平江节度推官(《元宪集》卷二一《奏举人前平江军节推张去惑可将作监丞制》)
庆历末,官提点河东刑狱(《湖北金石佚存考》卷一六)。
皇祐五年(一○五三),以刑部员外郎为贺契丹国正旦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有开南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二
释有开,居霅川千步寺。
专修净业,旦暮不忘。
尝于岁旦,请众唱佛讽经至西方世界,即瞑目长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赵孟坚南宋 1199 — 1264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99—1264 【介绍】: 宗室。
海盐字子固号彝斋居士
理宗宝庆二年进士
湖州,入转运司幕,知诸暨县,以御史论罢归。
起为严州
工书画,善以水墨白描绘水仙、竹石。
有《梅谱》、《彝斋文编》。
全宋诗
赵孟坚一二○○~?
)(生年据本集卷一《甲辰岁朝把笔》“四十五番见除夕”推定),字子固号彝斋居士海盐(今属浙江)人。
宗室,孟頫从兄。
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进士
湖州,入浙西转运使淮南幕。
淳祐四年(一二四四),知诸暨县(同上诗“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及《重赋暨邑池亭》“丛委簿书间”),又知丰城县(本集卷二《题水仙》“自欣分得槠山邑”),以事罢归。
后起知严州,命下已卒。
其卒年据《赵氏铁网珊瑚竹谱卷度宗咸淳丁卯(三年,一二六七)叶隆礼跋,谓其时已死。
而《乐郊私语》谓入元后隐居州之广陈镇,其从弟孟頫来访,闭门不纳云云,似不确。
孟坚好学,工书画,善收藏名迹,时人比之米芾
有集,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彝斋文集》四卷。
事见《癸辛杂识》前集。
 赵孟坚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七八七四
赵孟坚一一九九——一二九五),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宗室,寓海盐(今浙江海盐)
宝祐二年进士第,为湖州,入转运司幕。
淳祐间诸暨县,以御史言罢归。
提辖左帑
善画,工诗文,著有《梅谱》、《彝斋文编》。
见本集及《南宋书》卷一八,《宋史翼》卷二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弥大宋 1080 — 11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40 【介绍】: 苏州吴县人字似矩号无碍居士
李撰子。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监察御史
使辽,还,建议促辽金相攻。
金兵入侵,与李纲议不合,罢去。
旋除刑部尚书高宗建炎元年淮宁府,因杜用等叛,坐贬秩。
高宗杭州,命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侍读
吕颐浩视师,用为参谋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
后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全宋诗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号无碍居士(《吴郡志》卷三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进士
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太常少卿契丹贺正旦使,还为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同修国史
出知鄂二州,复召为给事中校正御前文籍详定官
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为河东宣抚副使、知陕州
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宁府
绍兴二年(一一三二),权知绍兴府,历知平江静江二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
十年,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弥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号无碍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弥逊弟。
崇宁三年进士第
以大臣荐召对,除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中书舍人给事中刑部尚书河东宣抚使
建炎初淮宁府,入为吏部侍郎权绍兴府,试户部尚书兼待读,出知平江府
被劾夺职,起知静江府,入为工部尚书,未几罢去。
绍兴十年卒,年六十一。
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炤伯
炤伯
不知何许人。
台州崇教寺塔下
夏坐则向日。
冬卧则拥雪。
或引纸纵笔疾书。
初若狂言。
既无不验。
宣和己亥正旦
忽持一巨轴。
与一往还士人。
缄縢甚密。
已乃行哭于市。
其中所言。
自方𡨥猖獗。
次及辽亡。
迄于高宗南渡。
按其日时。
若合符节。
一日忽辞寺僧去。
或问何往。
曰。
天台
五台
不东去。
不西来。
沿途诵咏。
数日趺坐塔下
视之死矣。
众欲舁入寺。
忽跃起狂走。
从寺后登山。
缘高如猿猱。
众随即之。
望木杪腾踊者数十。
莫知所终。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萧立之南宋 1203 — ?
全宋诗
萧立之一二○三~?
)(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
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
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
宋亡归隐。
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
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拾遗》三卷。
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